準備的過程:
這次我們準備的部分是聲調,剛開始的時候其實我一點想法都沒有,對象是零基礎的學生讓我們更困惑該怎麼教,所以我就開始Google各種方法,最剛開始找到小貓咪的故事,再來是那首可愛的歌,我們還叫友哉唱了很多遍,而最後則是機器人的那個,但是想完這些,我們覺得這樣時間會很少,所以決定把五線譜放上去,雖然想到這個東西其實很少教外籍學生這也讓我們猶豫滿久的,但是最後還是放了啊XD原本遊戲還想叫大家練習念繞口令,但是最後還是覺得有點不太符合主題而刪掉了。在準備的時候,我們常會討論到一半就講到語流音變,原本也想講一些,但是看到有另外一組是變調的時候,我們就猶豫了,最後還是選擇不講,但是在真正教的時候,應該還是會順帶提一下不會這樣分成兩堂課吧。
Coggle的部分則是按照老師每個禮拜的主題再分別依照我們自己整理的部分還有課前閱讀去做延伸。報告的部分,我們原本是想用PPT報告,但是我後來想到可以用Prezi,所以就跟韋伶提議,果然,那是個不錯的線上軟體呢!
這次我們準備的部分是聲調,剛開始的時候其實我一點想法都沒有,對象是零基礎的學生讓我們更困惑該怎麼教,所以我就開始Google各種方法,最剛開始找到小貓咪的故事,再來是那首可愛的歌,我們還叫友哉唱了很多遍,而最後則是機器人的那個,但是想完這些,我們覺得這樣時間會很少,所以決定把五線譜放上去,雖然想到這個東西其實很少教外籍學生這也讓我們猶豫滿久的,但是最後還是放了啊XD原本遊戲還想叫大家練習念繞口令,但是最後還是覺得有點不太符合主題而刪掉了。在準備的時候,我們常會討論到一半就講到語流音變,原本也想講一些,但是看到有另外一組是變調的時候,我們就猶豫了,最後還是選擇不講,但是在真正教的時候,應該還是會順帶提一下不會這樣分成兩堂課吧。
Coggle的部分則是按照老師每個禮拜的主題再分別依照我們自己整理的部分還有課前閱讀去做延伸。報告的部分,我們原本是想用PPT報告,但是我後來想到可以用Prezi,所以就跟韋伶提議,果然,那是個不錯的線上軟體呢!
討論的心得:
這次討論的過程很順利,大家的想法幾乎都一樣,有不一樣的時候也會提出來,大家再選擇看哪個比較好。在討論的過程中,其實我們鬧友哉的時間佔大多數,因為他真的是太好笑了,結果就這樣拍了很多影片,我們也笑了很久,結束了這次的討論。
我發現我們常常會這樣,雖然剛開始記得我們要教的對象是誰,但是討論一會兒之後,就又忘記那個假設的對象不應該是在台下的台灣同學而是虛擬的零基礎同學。可能真的因為我們有三個人科系一樣,所以大致的想法也差不多,而很難去發掘一些其他的方式來教,我覺得這個是比較可惜的,在聽完跟看完大家以及老師的回饋跟建議,我才發現我們想的東西其實有很多的發展空間,但是很可惜的我們沒有想到。
我發現我們常常會這樣,雖然剛開始記得我們要教的對象是誰,但是討論一會兒之後,就又忘記那個假設的對象不應該是在台下的台灣同學而是虛擬的零基礎同學。可能真的因為我們有三個人科系一樣,所以大致的想法也差不多,而很難去發掘一些其他的方式來教,我覺得這個是比較可惜的,在聽完跟看完大家以及老師的回饋跟建議,我才發現我們想的東西其實有很多的發展空間,但是很可惜的我們沒有想到。
報告設計的想法:
我們剛開始先把所有想到的活動列出來,再來決定哪個活動是誰要負責,在做PPT的時候其實我很煩惱,因為歌是簡體字,為了不讓外國學生會不清楚或是搞混,我就一個字一個字打在簡報上,但是這就變得不是那麼的生動有趣,而貓咪的部分我也是很苦惱,我覺得那其實是個很長的故事,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把那個故事的情景放到簡報上,所以就只放了四隻貓,我覺得這次的簡報是走可愛風,原本想找中國風的,但是怕太沈悶XD
我們剛開始先把所有想到的活動列出來,再來決定哪個活動是誰要負責,在做PPT的時候其實我很煩惱,因為歌是簡體字,為了不讓外國學生會不清楚或是搞混,我就一個字一個字打在簡報上,但是這就變得不是那麼的生動有趣,而貓咪的部分我也是很苦惱,我覺得那其實是個很長的故事,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把那個故事的情景放到簡報上,所以就只放了四隻貓,我覺得這次的簡報是走可愛風,原本想找中國風的,但是怕太沈悶XD
那四隻貓很可愛XD
回覆刪除這報告,你們問過友哉,他當初學中文時,他的老師是怎麼教聲調的?
這是一個很棒的資源啊!不曉得他提供了什麼意見?
你們的報告其實分了四部分:唱歌、聲調練習(故事)、聲符複習(五線譜和M)及綜合活動(遊戲),以一堂40分鐘的課來說,絕對很夠。你們需要練習的是中間串場和教學流程的模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