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

華語口語與表達-語音特色及華語教學語言

這禮拜剛開始在放「我的阿娜答是老外~異國婚姻眉角多?!」的影片,再來放一個美籍初級學習者的錄音,剛開始看那個影片時,我又完全忘記要聽他講話的發音有甚麼不一樣,我完全都專注在他的內容阿😆聽到初級學習者的錄音時,我還是專注在他到底在講甚麼XD對其他國家的人來說,聲調好像是大家普遍會搞混的,不過捲舌的部份對於歐美那邊的人來講好像真的又是一大困難。
再來是看Yuma的「日本人學中文的煩惱」,我每次看他的影片都會學他的開頭,我覺得他剛開始的影片跟他後期的影片中講中文的聲調部分進步好多,以前看的時候很常會聽不懂,但是現在就不會了。接著是播MM跟KK的錄音部分,大家都覺得KK的中文比MM好,但是我怎麼覺得MM比KK好啊😃我覺得KK講中文講得很快,所以會讓人覺得他中文不錯,但是其他部分我覺得MM講得反而比較標準耶!

我還看到一個影片是一個台灣人教日本人說中文的影片,一整個是很爆笑的狀態阿XD

再來是講到發音特色與教學要點,第一個是學習者背景(國籍、方言區、所在地),可以從母語系統裡對比,可以推測但是無法預測。或是依照個人學習情況、風格還有所在環境,有所變異。第二點是華語教師原則,第一小點是初級學習者需要規範的發音練習,第二小點是字典怎麼標就要怎麼唸,這是基本原則,第三小點是因地制宜,補充當地華人或普通話的用法,不過這是補充原則。

接著再看一個影片,是 「當國語遇上普通話」,我想到我之前有看過另一個影片「臺灣國語 VS 內地普通話」


最後就是綜合討論
第一題是華語教師在初級課程教學時,教學語言(口語)應注意甚麼面向?
我們覺得要注意
1.語速慢一點
2.發音要更清晰、易懂
3.使用的詞彙更簡單

第二題是關於第二語言教師的課堂語言特徵第一點 「可理解輸入」原則,共有7特點(p.92)。請利用這些特點檢視台灣的第二語言課堂,哪一些較少出現?及其可能原因。
我們覺得有
1.直陳句或陳述句多於疑問句
2.從屬句的使用量較低

討論完也講完,老師分享美國在台協會青年領袖營學員募集,我好想參加,但是剛好卡到學校的一個營隊,好可惜,不然我一定會去試試看,用我的破英文去挑戰一下!

結束了這個禮拜的課程,我們玩了上禮拜沒玩成功的遊戲,我覺得這樣好好玩,不過我們問問題的方法真的很容易就念答案,然後就結束了阿XD

1 則留言:

  1. 應該這樣說,MM確實正確,因為她很小心地念,但小心地念不符合我或大家心目中的好,講好確實模糊,若改為流利,是不是比較適合呢?KK的語速確實比較流暢,斷詞也自然些。有疑問拜託在上課的時候提出來啦!畢竟不一定是你們有啊!搞不好大家附和我的機率高一些!

    我想AIT的營隊應該是每年都有,可以明年再試試: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