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的過程:
最剛開始要訂定主題時,我們很快就決定好要節慶了,但是我想了很久,我覺得只講節慶這個東西有點太過於籠統了,因為節慶很多,如果是要介紹節慶,好像也很無趣,後來討論了一下,就決定要把題目訂為消失的節慶文化。接下來就在網路上找了很多資料,最後才決定要採用哪些可行的資料。後來幾天我做簡報做到快瘋了,怕字型太大又怕會太小,結果沒注意到我忘記把新細明體換成正黑體了,這真是一大敗筆阿,看到有同學寫說少用新細明體我才想到自己忘記轉換字體了😓😓😓😓😓
討論的心得:
我們分別討論了三次,除了最後一次,其他兩次都很迅速、有效率的解決了,剛開始的兩次把閱讀資料跟要報告的流程都弄好之後就結束了,最後一次就是把報告弄過一次,雖然第一二次都很快地結束了讓我覺得我們很有效率很開心,但是當我回家時,卻又開始想到很多我們沒討論到的點,只好在line上討論。
報告設計的想法:
我們分別討論了三次,除了最後一次,其他兩次都很迅速、有效率的解決了,剛開始的兩次把閱讀資料跟要報告的流程都弄好之後就結束了,最後一次就是把報告弄過一次,雖然第一二次都很快地結束了讓我覺得我們很有效率很開心,但是當我回家時,卻又開始想到很多我們沒討論到的點,只好在line上討論。
報告設計的想法:
我們對於要怎麼開場其實有很多選擇,最後還是決定用演戲開場,接下來就介紹一下台灣的過年,還有蒙古的過年,原本沒有想要介紹台灣過年習俗的,不過為了介紹蒙古跨年,所以就想說順便講一下台灣過年。原本吃的東西的部分還有其他意思要跟大家講,關於禁忌的部分原本也是想讓大家猜猜的,但是我沒有跟黃薇講好,就變成是單純講過去了😣😣接著是猜燈謎,我以為有些會很不容易,沒想到大家都猜對了,害我好難過,我應該選更難的~~再來講到雙十過慶日還有中秋過年,原本是想要講清明節的,不過我們家因為大家庭所以還是很傳統又沒有找到現在清明節的過節形式,只好換個節日了。還有講到過外節慶跟台灣節慶,現在幾乎都過國外的節慶,接著就用現在過節形式改變了這點來帶出這禮拜的主題消失的節慶文化。最後再講到觀光型節慶,再帶出節慶引發商機結束這禮拜的報告。
p.s.看到老師的部落格我才想到我們也很粗心的忘記放上資料來源了,在這邊補上~~
「過年禁忌」
「國慶日-維基百科」
「中秋烤肉」
感謝明柔的補充:)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