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看了不要鬧的一個關於印尼女孩的影片,從這個影片中,我們要來探討覺得她有哪些音是可以加強或多加練習的,第一是定調,例如:乾跟幹。第二是上升變調的部分。第三則是ㄕ跟ㄒ不分,例如:老師跟老西,這點是因為發音部位錯誤的關係(師→舌尖後音;西→舌面前擦音)。看完這個影片我想到我之前看過一個影片,女生是日本人,男生則是馬來西亞人,影片剛開頭,女生就提到說永遠搞不懂ㄓ、ㄔ、ㄕ的發音,除此之外,她也講了很多她學中文學不會或很困難的地方。我看了其他他們的影片,我覺得除了女生,男生的音調也有我們上面講的那些可以多加強或多加練習的音。
再來講到五度制調值標記法/音節結構,調號的部分用五分譜的線來畫,除此之外還有調類跟調型,大概是像下面這張圖這樣。還有調值,第一聲為55,第二聲為35,第三聲為214,第四聲為51。
最後是小組討論,有三題,第一題是問聲母發音的特徵為何?我們在課本找到很長一大串,但是簡而言之呢,其特徵就是聲母是氣流自肺部呼出後,受到口腔內發音器官阻礙而產生的。 第二題是問聲母發音方式分為哪三大類?我原本以為是分為清音、濁音跟送氣音,但是這個範圍太小了,應該是分為發音器官(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邊音)、氣流強弱(送氣、不送氣)跟聲帶是否震動(清音、濁音)。最後一題是要我們依照聲母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製作現代漢語聲母(輔音)字母表,這個原本畫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了,但是因為太亂了,所以就跟韋伶一起用coggle完成了完美的這張圖XD
感謝兩位認真學習,好心有好報的!
回覆刪除http://www.putonghuaworld.com/putonghua/100526/100526_0101.htm
這是韋伶分享的,我也分享給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