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華語口語與表達-華語的定義

這禮拜最剛開始看了台灣吧的為甚麼要說國語,我真的好喜歡看台灣吧的影片,看了也不會覺得很無聊,還可以學到一些知識。
再來就是小組討論,問我們華語、國語、漢語和普通話的定義是什麼?我們覺得華語就是在外的華僑講的語言,在我們家自己就會把華語跟國語分得很清楚,因為阿姨嫁到馬來西亞,可能因為我們都說姨丈是華僑,所以表弟表哥他們講的話都被我們說是馬來西亞的華語。而 國語則是一個國家的語言,漢語是指大陸北方的方言,普通話就是大陸其他地方共通語言。

我看到兩篇文章,第一篇是「中文的多元和統一」,我會放這篇是因為文中講到「談到中文教學,當然也牽涉到語音標準化。且不說標準如何確定是語言規劃的大學問大辯題,就是標準語的稱呼,也有分歧。大陸叫普通話,台灣叫國語,海外地區一般則稱華語,而語言教學專家常用的是標準漢語。」我覺得這篇文章的作者把華語、國語、漢語還有普通話的區別跟我們的很像XD

另一篇是「普通話與漢語、華語、國語」,我覺得裡面把普通話、漢語、華語跟國語講得很清楚,這篇跟我們區別的方法也很像XD不過大家也是可以去看看。

這個小組討論結束之後再接著另一個小組討論 XD第一題是關於課前閱讀的問題,問我們為甚麼四篇作者都使用「漢語」為標題闡述文章?我們覺得可能是因為四篇作者都認為所有語言的基礎都是漢語。第二題則是問PROC在憲法上「國家代表語言」條文的訂製,普通話成為漢語代表語言的地位堅不可摧,而在ROC,有甚麼行動來確立國語在台灣的地位?我們覺得有國語推行委員會跟國語運動。第三題是問漢語共同語語音的特色是什麼?台灣華語的語音也有這些特色嗎?台灣國語發音不標準是偏誤還是特色?我們覺得漢語共同語的特點是沒有複輔音,台灣華語的語音也有這個特色。而台灣國語發音不標準是偏誤也是特色,我們會覺得是偏誤是因為發音習慣不同導致發音有偏誤,會是特色則是因為每個人講話不一樣,各有各特色。

我看到一個網站是國立台灣文學館的「台灣語言政策大事記」,這個網站把台灣的語言政策條列式的依照時間列了出來,從1895年到2007年的都一一列出來了。

還有另外一個網站「你會說台灣國語嗎?」,我從頭到尾看完,也從頭到尾念了一次,從剛開始的不捲舌念出「忍耐」,我就開始很認真的一直念一直念然後自己一直笑,因為這念起來有一個熟悉的感覺,我平常真的就是那樣念只是自己沒發現而已呢!


2 則留言:

  1. 阿~~是PRC啊!我沒注意把中國的縮寫變成PROC了!
    上課的分類其實只是一種啊!最主要還是受到政治意識形態的影響。

    回覆刪除
  2. 「普通話與漢語、華語、國語」這一篇,我不能看。

    回覆刪除